蔣光祥(財經專欄作者)
隨性、灑脫、百搭的牛仔褲似乎已經在國內走下神壇,除了極個別跨國品牌,已經很少能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的熱門商圈看到賣牛仔褲的店面。以往,多個國內服飾品牌會專門在自家產品中推出跨界牛仔系列,現(xiàn)在基本也看不到了。無他,銷量不行,買牛仔褲、穿牛仔褲的人少了。好在牛仔褲最后的消費陣營還沒有塌臺,那便是互聯(lián)網大佬標配的硅谷牛仔褲風。對于現(xiàn)在國內互聯(lián)網創(chuàng)投圈來說,致敬蘋果創(chuàng)始人喬布斯的必備裝備,就包括三宅一生黑上衣、新百倫運動鞋、Levi's牛仔褲。小米專賣店就曾有雷布斯雷軍同款牛仔褲在售,每條近兩百塊的售價不算便宜。
筆者作為一個從學生時代就穿不慣牛仔褲的人,看到曾經的時尚神品牛仔褲有今天的境遇,還是有點百感交集。筆者當初堅決不肯跟風穿牛仔褲的原因很樸實,那便是牛仔褲布料太硬,穿上很不舒服,褲型對男生襠部也很不友好。穿著牛仔褲走路,如同古代士兵穿了盔甲一般,對于不從軍出征的人而言,實在沒必要穿。在筆者學生時代,洗衣機尤其滾筒洗衣機還不是一般家庭的標配,大多數(shù)人的牛仔褲只能手洗,比較費勁。好在牛仔褲不用常洗,一年意思個兩次就差不多了,反正多數(shù)牛仔褲本來顏色就很接地氣,容易和污漬不分彼此。當時,一些牛仔褲品牌是號稱一年只需要洗一次,并以此為榮。細一想,牛仔褲的精神起源于美國西部牛仔片,人家穿牛仔褲是淘金工作需要,耐臟耐磨,也的確不用天天洗。
當然,有一點必須要承認,牛仔褲風行九州的時候,一件褲子常年不換還能凸顯個性,照樣瀟灑的背后,是大家都沒什么錢。傾其所有,來一條牛仔褲,能天天穿,還能穿個幾年,實在是普通家庭的不二之選,布料硬點就硬點。雖然后來牛仔褲的種類和款式開始多樣,尤其是布料質地開始朝人性化靠攏,人們口袋也開始充實了之后,但同樣的服飾選擇面也大了許多,李寧、匡威開始出道,直到現(xiàn)如今的各大運動品牌百花齊放,以及不少女士直接用來出街的瑜伽褲大行其道,留給牛仔褲的機會越來越少了。不少人富裕了之后不裝了,攤牌了,誰愿意一天到晚只穿那一件硬戳戳的褲子?以前是錢少只能買一條,那就挑牛仔褲?,F(xiàn)在是多買幾條也無所謂,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來了。不信的話,可以站在街頭隨機觀察一下,除了職業(yè)裝,穿運動褲、休閑褲的是不是比穿牛仔褲的多了去了。即便是對于硅谷牛仔風,也有互聯(lián)網大佬迄今不跟風,很多互聯(lián)網大佬走的是比爾·蓋茨的休閑風。
憑借一件牛仔褲,可以化身為一個與命運抗爭的斗士,仿佛有著超然物外的精神,這樣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。如今,人們在物質豐富之后,迎接的是精神層次的多元,不光是因為不下工地才不穿牛仔褲。牛仔褲不再能夠代表時尚,恰恰也說明了這個時代更加時尚。不過,話說回來,時尚這個領域,向來就是三十年河東、三十年河西的事情,也許過了若干年之后,牛仔褲兜兜轉轉就又回來引領潮流了,只不過那時一條褲子的涵義不會再有這么深。
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