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內基金分紅逼近80億元,超去年同期1倍
來源:證券時報網作者:數據寶 張智博2025-01-12 19:15

2025年以來,共有10只基金分紅總額超過1億元。

基金分紅有助于提升投資者獲得感,同時控制管理規(guī)模。2025年以來,公募基金尤其是債券型基金,自開年便開啟“大分紅”模式。截至最新,公募基金分紅總額已超過去年同期的1倍以上,總金額超76億元,其中10只基金分紅總額超過1億元,債券型基金依舊是分紅主力。

年內基金分紅金額逼近80億元

據證券時報·數據寶統(tǒng)計,以權益登記日為基準,2025年以來,已有135只基金進行分紅(統(tǒng)計全部份額),分紅總額約為76.38億元,較去年同期的34.42億元大幅增長121.91%。

從類型上看,債券型基金(純債型、混合債券型、偏債混合型)依舊是基金分紅的主力,92只債券型基金分紅總額合計41.68億元;指數型基金(被動指數型、增強指數型)有29只參與分紅,分紅總額29.29億元;股票型基金(偏股混合型、靈活配置型、QDII)共計11只,分紅總額4.9億元。此外,部分REITs、FOF也有參與分紅。

2025年以來,債券型基金表現相對穩(wěn)定,摩根士丹利管理的大摩純債穩(wěn)定增利A,以及融通基金管理的融通歲歲添利A是回報率居前的兩只基金,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分別為0.67%、0.55%。

對于債券型基金后市,申萬宏源認為,2025年債市整體收益率預計繼續(xù)呈現下行態(tài)勢,利率債進入“1%時代”,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期間在1.3%~2.0%之間,信用利差保持低位,債市整體波動將更加頻繁。利率債供給同比將顯著提高,信用債發(fā)行量同比穩(wěn)中小降,信用債資產荒仍難以緩解。

值得關注的是,在開年至今進行分紅的基金中,有3只寬基ETF,分別為華夏滬深300ETF、摩根中證A500ETF、摩根中證A50ETF,分紅金額依次為26.46億元、2138.15萬元、1868.64萬元。本次分紅是摩根中證A50ETF在2024年度的第三次分紅,三次分紅累計分紅比例2.42%;本次分紅是摩根中證A500ETF的2024年度首次分紅。

多只中長期債券基金產品脫穎而出

從單只產品來看,2025年以來,共有10只基金分紅總額超過1億元。其中,華夏滬深300ETF分紅金額為26.46億元,居首;華夏鼎豐排名第二,分紅金額10.16億元。兩只基金均由華夏基金管理。3只中銀系基金緊隨其后,中銀睿享定期開放、中銀證券匯宇定期開放和中銀悅享定期開放的年內分紅金額均為5億元左右。

分類型看,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在分紅總額超過1億元的基金中占據多數,共計7只。此外,華夏滬深300ETF、國泰納斯達克100和招商恒鑫30個月封閉分別為被動指數型基金、國際(QDII)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。

1月8日,華夏基金發(fā)布《華夏滬深3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利潤分配公告》,該基金基準日基金份額凈值為4.1179元,可分紅總額72.9億元。本次分紅方案為每10份基金份額派0.66元,合計分紅為26.46億元,本次分紅為 2024 年度的第 1 次分紅。

華夏基金指出,從大類資產的角度來看,A股現在確實面臨不少壓力,主要來自中美利差。但市場情緒陷入低谷的同時,也為樂觀者帶來了機會。以最新公布的制造業(yè)PMI數據為例,雖然2024年12月出現了一定的季節(jié)性回落,但仍然連續(xù)第三個月站上了榮枯線,而服務業(yè)PMI跳漲了1.9個百分點,已經展現出政策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。

從基金分紅比例來看,鵬華盛世創(chuàng)新A、國泰納斯達克100、興華安聚純債C、興華安聚純債A排名前四,分紅比例依次為11.69%、11.29%、10.18%、10.14%;另有農銀匯理平衡雙利、易米遠見價值一年定開A、華夏鼎豐等7只基金分紅比例在5%以上。

200只基金即將分紅

哪些基金即將分紅?據數據寶統(tǒng)計,以權益登記日為基準,1月13日至15日,另有200只基金將迎來分紅,分紅總額合計50.59億元。其中,南方基金旗下兩只寬基指數EFT分紅總額居前,南方中證500ETF、南方中證1000ETF的分紅金額依次為15.92億元、7.95億元;易方達穩(wěn)健收益B隨后,為6.98億元;易方達上證50增強A、博時信用債純債A、易方達增強回報A的分紅金額在2億元以上。

從單位分紅金額來看,工銀全球配置人民幣、新華安享惠金E的金額居前,超過0.3元/份,分別為0.335元/份、0.3078元/份;交銀環(huán)球精選為0.149元/份;廣發(fā)滬深300ETF聯接Y、國投瑞銀新機遇A/C、南方中證500ETF單位分紅在0.09元以上/份。

在業(yè)內人士看來,較高比例的分紅有助于吸引投資者的關注,從而獲取更多的潛在資金;此外,適當的分紅也有助于控制基金規(guī)模,避免由于基金規(guī)模過大、投資過多而“尾大不掉”,造成管理難度的上升和效率下降。

責任編輯: 王煥城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
下載“證券時報”官方APP,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,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(tài),洞察政策信息,把握財富機會。
網友評論
登錄后可以發(fā)言
發(fā)送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
暫無評論
為你推薦
時報熱榜
換一換
    熱點視頻
    換一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