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蘇行轉債”成為2025年首只觸發(fā)可轉債強贖的銀行轉債。
1月21日晚間,蘇州銀行公告,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21日,該行股票價格已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于“蘇行轉債”當期轉股價格6.19元/股的130%(含130%,即8.05元/股),根據相關約定,已觸發(fā)“蘇行轉債”的有條件贖回條款。該行決定行使可轉債的提前贖回權,對贖回登記日登記在冊的“蘇行轉債”全部贖回。
近期,由于“蘇行轉債”持續(xù)發(fā)生轉股情況,蘇州銀行的一家機構股東原本持股比例在5%以上,但因轉股影響,其股權被被動稀釋,持股比例甚至降至5%以下。
轉股不斷,機構股東股權被稀釋
春節(jié)前后,是“蘇行轉債”投資者選擇轉股的時間檔口。
根據時間安排,截至2025年3月6日收市后仍未轉股的“蘇行轉債”將被強制。2025年3月7日起,“蘇行轉債”停止轉股,當日為“蘇行轉債”贖回日,該行將全額贖回截至贖回登記日(2025年3月6日)收市后在中登公司登記在冊的“蘇行轉債”。贖回完成后,“蘇行轉債”將摘牌。
蘇州銀行于2021年4月12日通過深交所公開發(fā)行了總額50億元的可轉債“蘇行轉債”。“蘇行轉債”自2021年10月18日起可轉換為該行A股普通股,初始轉股價格為8.34元/股,當前轉股價格為6.19元/股。該可轉債的期限為6年,票面利率為第一年0.20%,此后每年依次遞增,如果到達了第四年將增加至1.50%。
2024年全年,蘇州銀行股價漲幅超過了30%,支撐了其股價長期走勢接近并超越轉債贖回觸發(fā)價。
蘇州銀行曾于1月8日發(fā)布公告,預告該行轉債“蘇行轉債”或將觸發(fā)強贖條款,當時已有1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于“蘇行轉債”當期轉股價格的130%。Wind數據顯示,此次公告當日“蘇行轉債”的未轉股比例還處于77.54%的水平,隨著投資者選擇轉股,截至1月21日收盤,“蘇行轉債”未轉股比例已降至了60.87%。
1月21日晚間,蘇州銀行還公告,近日由于該行可轉債“蘇行轉債”轉股導致該行普通股總股本增加。截至2025年1月20日,該行總股本增加至約39.8億股。
該行持股5%以上股東蘇州工業(yè)園區(qū)經濟發(fā)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被動稀釋,持股比例由該行股票首發(fā)上市時的5.40%降至4.98%,不再是該行持股5%以上股東。
持債股東轉股案例不少
銀行可轉債只有成功轉股才能全部計入其核心一級資本,否則發(fā)行方必須兌付到期本息。
值得注意的是,蘇州銀行的另一家大股東國發(fā)集團曾披露3億元增持計劃,助力該行可轉債轉股。
國發(fā)集團計劃自2025年1月14日起6個月內,擬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(tǒng)集中競價交易或購買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增持該行股份。根據1月8日的公告,當時國發(fā)集團持有蘇州銀行股份537,018,488股,占該行截至2025年1月7日總股本的14%。且擬增持股份的金額共計不少于 3 億元人民幣。
與蘇州銀行可實現(xiàn)轉債提前贖回不同,2025年有“中信轉債”、“浦發(fā)轉債”共兩只銀行可轉債面臨到期贖回。
其中,中信銀行于1月21日再次發(fā)布的到期兌付暨摘牌的提示性公告顯示,該行于2019年3月4日公開發(fā)行了總額為400億元的可轉債“中信轉債”。自2025年2月27日起,“中信轉債”將停止交易,其到期日和兌付登記日為2025年3月3日。自2025年3月4日起,“中信轉債”將在上交所摘牌。
根據中信銀行此前披露,截至2024年年末,尚未轉股的“中信轉債”比例為17.59%,而當前這一比例已降至14.75%(截至2025年1月21日)。
值得關注的是,中信銀行的控股股東也通過將其所持有的“中信轉債”全部轉股的方式減輕該行的到期兌付壓力。就在2024年3月底,中信銀行控股股東中信金控通過上交所系統(tǒng)將其持有的263.88億元中信轉債全部轉換為中信銀行A股普通股,轉股后,中信金控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中信銀行股份比例增加至68.70%。
根據以往案例,為緩解銀行可轉債到期兌付壓力,一般銀行或發(fā)動機構股東以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增持股份,或引入新的戰(zhàn)略股東購入可轉債轉股以增持股票,而這類股東被稱為“白衣騎士”,特別是在正股二級市場表現(xiàn)不理想又遇到可轉債到期的情形。
經典的案例是,2023年3月16日,在光大銀行可轉債“光大轉債”最后轉股日這一天,中國華融中國華融緊急“救場”,迅速通過可轉債轉股方式,將其持有的1.40億余張“光大轉債”轉為光大銀行A股普通股,這一數量占據了“光大轉債”發(fā)行總量的近五成(46.67%)。而在此次轉股前,中國華融并未持有光大銀行股票。轉股后,中國華融持有光大銀行普通股41.85億股,占該行普通股總數的7.08%,一舉成為光大銀行的主要股東之一。
實際上,在過去幾年間,江蘇銀行、南京銀行以及成都銀行、寧波銀行等銀行均出現(xiàn)過股東通過可轉債轉股增持的舉動。甚至有的銀行股東不惜選擇溢價轉股的方式增持股份,以借此提升自身的持股比例,并看中銀行長期發(fā)展價值,以分享商業(yè)銀行長期的高分紅收益。
2025年銀行轉債轉股概率大
可轉債能否實現(xiàn)提前贖回,與其正股的走勢息息相關。
在2023年末至2024年初這一段時間,由于銀行板塊表現(xiàn)不佳,當時“張行轉債”、“蘇農轉債”、“無錫轉債”和“江陰轉債”四只銀行轉債直接到期摘牌退市,轉股比例并不高。
得益于2024年銀行板塊全年漲勢,A股銀行板塊全年股價增長近四成,促進了銀行轉債強贖的產生。
2024年底,成都銀行可轉債“成銀轉債”成功觸發(fā)強贖,成為2024年首個觸發(fā)強贖的銀行轉債,目前其轉股率達到九成以上,截至1月21日收盤,其未轉股比例僅不足2%。并將于2月6日摘牌退市。
此外,不少銀行諸如中信銀行、南京銀行、杭州銀行、齊魯銀行、常熟銀行的收盤價超過了轉股價,并與贖回觸發(fā)價的空間進一步縮小。
存續(xù)銀行轉債情況一覽,數據來源:Wind
上市銀行二級市場股價能否在新的一年延續(xù)較好表現(xiàn)?在對銀行業(yè)2025年的研判上,市場觀點較為積極。
疊加2025年經濟和政策的情景分析,中信證券研報認為,銀行板塊估值仍有明確上行空間。且最新披露的5家銀行2024年業(yè)績快報顯示,銀行基本面穩(wěn)固,經營指標表現(xiàn)好于預期。
另外,華創(chuàng)證券研報認為,信心當走在基本面前,經濟的結構化轉型和中國資產的重估已在路上。目前宏觀環(huán)境復蘇仍需時間、銀行基本面短期仍將承壓是事實;但銀行資產質量穩(wěn)健性一如既往、持倉足夠低、具有穩(wěn)定分紅能力也是事實。盡管當下信貸同比多投放的持續(xù)性和經濟數據還需要時間驗證,但市場交易復蘇可以相對更樂觀一些。
校對:陶謙